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制科策治平二年九月 北宋 · 范百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宋史》卷三三七《范百禄传》、《古文渊鉴》卷四四、《续资治通鉴》卷六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二
《五行传》曰:「简宗庙,废祭祀,则水不润下」。
鲁庄公丹桓宫楹,又刻其桷,以自夸大,天应时而水。
夫傅饰非典,犹不卑其先君,其变且若是,况今朝廷陈奏,显言欲为两统、贰父之举,简宗庙者岂有愈于斯邪?
汉孝哀共皇,而河南颍川大水;
孝安尊德皇,而京师及郡国二十九大水;
孝桓尊崇皇,而六郡地裂、水涌、井溢,又明年,以平原王奉崇皇祀,尊马氏为崇园贵人,而京师雨水
孝灵尊仁皇而京师大水。
历考数者之异,若有期会而至,异世验,密如符节
彼衰世之主,岂足为昭代之所取而复道之哉!
然足以明天心之不易也。
今之为异,先事而发,有以见上天开祐有道之意,岂不昭昭欤?
陛下之于濮安懿王,情可以杀而礼不可加也,恩可以断而义不可以降也。
礼,为人后者为之子。
陛下父事先帝而继体承祧。
古者特重大宗,则降其私亲。
大宗隆也,小宗杀也;
天地、宗庙、社稷之祀重也,门内之期轻也。
宜杀而隆之,宜轻而重之,则不得于先王之礼矣。
不得于先王之礼,则不得于人心,不得于人心,则不得于天意,此变异之所从来也。
陛下明诏罪己,以求直言,冀以答塞天变,今踰月矣,然未闻朝廷有所改修。
将有司之未尝言耶?
抑言之而朝廷弗之行耶?
有司而不言,则是有司不良,以负陛下;
言之而朝廷弗行,则是朝廷之不畏天变也。
有司负陛下则有责,朝廷不畏天变,则天之责将何以复之耶?
臣窃以是为过矣,朝廷无艰乎改之而已。
古之圣帝明王未尝无过,然而贵乎能改,是其所以为圣帝明王也。
商汤之过以旱灾而改,中宗之过以拱木而改,高宗之过以雊雉而改,成王之过以雷风而改,宣王之过以云汉而改。
此五帝王者皆不能无过,然而或致太平,或为中兴,荣华迄今,歌颂不已,惟其能改过也。
夫今之过特有司过言,而陛下未有过行也,是非世俗之所谓过也,盖仁者之情尔。
孔子曰:「观过知仁」。
今而改之,深诏有司勿复议追尊事,以礼言之,上不失尊天地、社稷、宗庙一统之大义,以仁言之,则不失思慕闺门、顾复罔极之厚恩。
臣愚请因濮安懿王建国,为之立长,以为嗣王,世世奉祀安懿王,永为一国太祖,则神灵享于礼义,人心悦而天意解矣,大雨之眚,何用禳哉?
大唐万寿寺 唐 · 柳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六
长安城。本秦离宫也。
高帝七年。长乐宫成。
栎阳徙都之。惠帝视其窄狭。
乃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及诸侯王列侯从隶二万人城长安。仍赐民爵户一级。
长安方三十里内。地九百七十三顷。
八街九陌九市。周回六十五里。
十二城门皆有候。萧望之为东门候。
东有三门。一宣平门外郭东都门。
清明门外郭东平门。一霸城门外郭青门。
霸城门外一里许。有万寿寺焉。
万寿寺梁太尉吴王萧岑宅。隋开皇四年
文帝沙门昙延立为延兴寺。东院莒公萧琮之堂。
隋亡舍入寺。神龙中
中宗永泰公主追福。改为永泰寺
大中六年。请改名僧寺五所。
化度寺改为崇福寺永泰寺改为万寿寺
温国寺改为崇圣寺。经行寺改为龙兴寺
奉恩寺改为兴福寺。而寺各异其额也。
然万寿一寺。宣帝亲幸赐额。
命官造理。殿宇廊庑。
方丈山门。共一百九十七间。
左右院林二所。香地二顷六十馀亩。
石佛一尊。娑罗树六橛。
敕度一百二十僧。受牒免
入寺焚修。祝延圣寿。
净觉住持能守清规。迥出于众。
惧寺年久。莫识其端。
请余为记。俾后人有所据云。
江南清明 唐 · 郑准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叔禾枉舆湖上便同理棹寻南山下净慈寺一首 明 · 黄省曾
隐才抗贞步,达屦存同调。
琴瑟心既开,登扪兴兹掉。
浼浼北湖厉,窈窈南山眺。
双情交远襟,晟论皆清诏。
兰阳佐腾羽,翠阜延兴啸。
灵纪倏攀仰,表刹在瞻造。
金躯俨峨容,宝宇廓层峤。
五药悬采掇,八正期精邵。
虚林琅法鼓,苕木鸣芳翲。
遨衷未云巳,盘徊尽西照。
兴和历表 东魏 · 司马子如
 出处:全北齐文卷三
自天地剖判,日月运行,刚柔相摩,寒暑交谢,分之以气序,纪之以星辰,弦望有盈缺,明晦有修短。
古先哲王则之成化,迎日推策,各有司存,以天下之至王,尽生民之能事,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及卯金受命,年历屡改,当涂启运,日官变业,分路扬镳,异门驰骛,回互靡定,交错不等。
岂是人情浅深,苟相违异?
盖亦天道盈缩,欲止不能。
正光之历,既行于世,发元壬子,置差令朔,测影清台,悬炭之期或爽;
候气重室,布灰之应少差。
伏惟陛下当璧应符,大横协兆,乘机虎变,抚运龙飞,苞括九隅,牢笼万宇,四海来王,百灵受职。
大丞相渤海王降神挺生,固天纵德,负图作宰,知机成务,拨乱反正,决江疏河,效显勤王,勋彰济世,功成治定,礼乐惟新,以履端归馀,术数未尽,乃命兼散骑常侍执读臣李业兴大丞相东阁祭酒夷安县开国公臣王春,大丞相府户曹参军臣和贵兴等,委其刊正。
但回舍有疾徐,推步有疏密,不可以一方知,难得以一途揆。
大丞相主簿,臣孙搴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臣晔,前给事黄门侍郎臣季景渤海王世子开府咨议参军事、定州大中正崔暹业兴国子学生、屯留县开国子
臣子述等,并令参预,定其是非,臣等职司其忧,犹恐未尽,窃以蒙戎为饰,必藉众腋之华,轮奂成宇,宁止一枝之用。
必集名胜,更共修理、左光禄大夫、臣卢道约大司农卿、彭城侯李谐左光禄大夫
东雍州大中正裴献伯散骑常侍西兖州大中正温子升太尉府长史陆操尚书右丞城阳县开国子卢元明中书侍郎李同轨,前中书侍郎邢子明中书侍郎宇文忠之,前司空长史建康伯臣元仲悛,大丞相法曹参军杜弼尚书左中兵郎中定阳伯臣李溥济,尚书起部郎中臣辛术尚书祠部郎中元长和,前青州骠骑府司马安定子臣胡世荣太史令卢乡县开国男赵洪庆太史令臣胡法通应诏左右臣张哲,员外司马督臣曹魏祖,太史丞郭庆,太史博士臣胡仲和等,或器标民誉,或兼世业,并能显微阐幽,表同录异,详考古今,共成此历。
甲为日始,子实天正,命历置袁宜从此起─运属兴和,以年号为目,岂独太初表于汉代,景初冠于魏历而已。
谨以封呈,乞付有司,依施用(《魏书·律历志下》:兴和元年十月,齐献武王,命李业兴令其改正,立《甲子元历》,事讫,尚书左仆射司马子如右仆射隆之等表。)
上言宋游道罪状 北齐 · 高隆之
 出处:全北齐文卷二
饰伪乱真,国法所必去;
附下罔上,王政所不容。
谨案尚书左丞宋游道名望本阙,功绩何纪。
永安之始,朝士亡散,乏人之际,叨窃台郎
躁行谄言,肆其奸诈,罕识名义,不顾典文,人鄙其心,众畏其口。
出州入省,历忝清资,而长恶不悛,曾无忌讳,毁誉由己,憎恶任情。
比因安平王事,遂肆其褊心,因公报隙,与郎中毕义云递相纠举,又左外兵郎中魏叔道牒云:「局内降人左泽等为京畿送省,令取保放出」。
大将军在省日,判:「听」。
游道发怒曰:「往日官府,成何物官府,将此为例」。
又云:「乘前旨格,成何物旨格」。
依事请问,游道并皆承引。
案律:「对捍诏使,无人臣之礼,大不敬者死」。
对捍使者尚得死坐,况游道吐不臣之言,犯慢上之罪,口称夷齐,心怀盗蹠,欺公卖法,受纳苞苴,产随官厚,财与位积,虽赃污未露,而奸诈如是。
举此一隅,馀诈可验。
今依礼据律处游道死罪(《北齐书·宋游道传》:高隆之左仆射襄城王旭,尚书郑述祖等上言。)
奏举张熠 北齐 · 高隆之
 出处:全北齐文卷二
南京宫殿,毁彻送都,连筏竟河,首尾大至。
自非贤明一人,专委受纳,则恐材木耗损,有阙经构。
清贞素著,有称一时,臣等辄举为大将(《魏书·张熠传》:天平初,迁邺草创,右仆射高隆之吏部尚书元世俊奏,诏从之。)
孝武帝 东魏 · 高欢
 出处:全北齐文卷一
荆州绾接蛮右,密迩畿服,关陇恃远,将有逆图。
臣今潜勒兵马三万,拟从河东而渡;
又遣恒州刺史厍狄干瀛州刺史郭琼、汾州刺史斛律金、前武卫将军彭乐拟兵四万,从其来违津渡;
领军将军娄昭、相州刺史窦泰、前瀛州刺史尧雄并州刺史高隆之拟兵五万,以讨荆州
冀州刺史尉景冀州刺史高敖曹济州刺史蔡俊前、侍中封隆之山东兵七万突骑五万,以征江左
皆约所部,伏听处分(《北齐书·神武纪下》)
为周文帝传檄方镇 北周 · 申徽
 出处:全后周文卷六
盖闻阴阳递用,盛衰相袭,苟当百六,无间三五。
皇家创历,陶铸苍生,保安四海,仁育万物。
运距孝昌,屯珍屡起,陇、冀骚动,燕、河狼顾。
虽灵命重启,荡定有期,而乘衅之徒,因生羽翼。
贼臣高欢,器识庸下,出自舆皂,罕闻礼义,直以一介鹰犬,效力戎行,腼冒恩私,遂阶荣宠。
不能竭诚尽节,专挟奸回,乃劝尔朱荣行兹篡逆。
及荣以专政伏诛,世隆以凶党外叛,欢苦相敦勉,令取京师
又劝吐万儿复为弑虐,暂立建明,以令天下,假推普泰,欲窃威权,并归废斥,俱见酷害。
于是称兵河北,假讨尔朱,亟通表奏,云取谗贼。
既行废黜,遂将篡弑。
以人望未改,恐鼎镬交及,乃求宗室,权允人心。
天方与魏,必将有主,翊戴圣明,诚非欢力,而欢阻兵安忍,自以为功。
广布腹心,跨州连郡,端揆禁闼,莫非亲党。
皆行贪虐,穴契窳生人。
而旧将名臣,正人直士,横生疮痏,动挂网罗。
武卫将军伊琳,清贞刚毅,禁旅攸属;
直阁将军鲜于康仁,忠亮骁杰,爪牙斯在;
欢收而戮之,曾无闻奏。
司空高乾,是其党与,每相影响,谋危社稷。
但以奸志未从,恐先泄漏,乃密白朝廷,使杀高乾,方哭对其弟,称天子横戮。
孙腾、任祥,欢之心膂,并使入居枢近,伺国间隙,知欢逆谋将发,相继逃归,欢益加抚待,亦无陈白
然欢入洛之始,本有奸谋。
令亲人蔡携作牧河、济,厚相恩赡,以为东道主人。
关西大都督、清水公贺拔岳,勋德隆重,兴亡攸寄,欢好乱乐祸,深相忌毒,乃与侯莫陈悦阴图陷害。
幕府以受律专征,即便讨戮。
欢知逆状已露,稍怀旅拒,遂遣蔡携拒代,令窦泰佐之。
又遣侯景等云向白马,辅世珍等径趣石济,高隆之、及娄招等屯据壶关韩轨之徒拥众蒲坂
于是上书天子,数论得失,訾毁乘舆,威侮朝廷。
藉此微庸,冀兹大宝。
溪壑可盈,祸心不测。
或言径赴荆楚,开疆于外;
或言分诣伊洛,取彼谗人;
或言欲来入关,与幕府决战。
今圣明御运,天下清夷,百僚师师,四隩来暨。
人尽忠良,谁为君侧?
而欢威福自己,生是乱阶,缉构南箕指鹿为马,包藏凶逆,伺我神器。
是而可忍,孰不可容!
幕府折冲宇宙,亲当受脤,锐师百万,彀骑千群,裹粮坐甲,惟敌是俟,义之所在,糜躯匪吝。
况频有诏书,颁告天下,称欢逆乱,征兵致伐。
今便分命将师,应机进讨。
或趣其要害,或袭其窟宅,电绕蛇击,雾合星罗,而欢违负天地,毒被人鬼,乘此埽荡,易同俯拾。
欢若渡河,稍逼宗庙,则分命诸将,直取并州幕府躬自东辕,电赴伊洛;
若固其巢穴,未敢发动,亦命群帅,百道俱前,轘裂贼臣,以谢天下。
其州镇郡县,率土人黎,或州乡冠晚,或勋庸世济,并宜舍逆归顺,立效军门。
封赏之科,已有别格,凡百君子,可不勉欤(《周书·文帝纪上》,《北史·文帝纪上》,又见《文苑英华》六百四十五)
北齐兴亡论 南北朝末隋初 · 卢思道
 出处:全隋文卷十六
或问主人曰:「往者人失御,六合
河朔关右,剪为二国。
永熙西道,天平北巡。
两朝先主,分陕而霸。
龙战虎争,多历岁祀。
既而水运值竭,天禄永终。
齐室比迹于唐虞,周人踵武于汉魏
齐有五帝,周易四王。
并才逾二纪,相继而灭。
若其元首膺期,股肱命世。
立极补天之业,铭常镂鼎之功。
至于暴君南面,孽臣作辅。
民怨神怒,国殄祀绝。
易世之由,虽传之耆旧,载于史策,通人雅旨,其详可得闻乎」?
主人应之曰:「吾少仕朝,晚归周室。
因而学业,历兹永久。
雅好博古,虽欲拟议。
近世治乱,粤可略陈。
魏正光,牝鸡司旦
尔朱荣乘衅内奰,滔天泯,馀烬跋扈,挺祸王城,海内生民,若崩厥角。
齐高祖神武皇帝,天纵英明之略,神挺雄武之才,龙摅豹变,投袂而起。
四明昆弟,大会韩陵。
蚩尤风雨之兵,若新都犀象之陈。
彼曲我直,天实赞之。
日未移晷,大歼丑族。
然后拔立宗枝,入纂皇统。
群后成务,天下晏如。
但芒刺成灾,震逼为梗。
居郑流彘,去而不入。
迁鼎旧邺,国命维新。
朝章国宪,灿然毕举。
渭南失律,似乌林之丧师;
洛北先鸣,同官渡之凯入。
虽天命有归,而尽于北面,方之魏武,具体而微。
文襄嗣业,始逾弱冠。
瑰环杰之气,足称负荷。
宾礼时秀,驱驾群雄。
内外肃清,朝无秕政。
侯景背恩弃义,狼顾汝颍,萧衍失信幸灾,蚁聚彭汴。
于是谋臣运策,猛士推锋。
涡阳之役,凶渠匹马南逝;
寒山之战,吴卒只轮不返。
王思政入据长安,淹历岁时,神旗暂临,如风埽箨。
三秦勍敌,闭关自守,五湖之长,革音请命。
魏孝静以天历有在,鼎祚将遗,大礼备物,率由旧典,允恭克让,推而弗居。
祸生非虑,匕首窃发。
尔其弗凶剪暴,刚断英峙。
天崩地拆,堂构阙如。
嗣子幼冲,未堪多难。
文宣虽云外弟,少乏令名,人望所归,便见推奉。
于时政有彝伦,朝多俊乂
爪牙皆韩、白之伍,心腹尽良、平之俦。
外静方隅,内康庶绩。
主之不才,四海弗之觉也。
洎乎受终文祖,燎天改物。
兵强地广,国富刑清。
发号施令,必师古始。
信赏必罚,如有四时。
年谷屡登,灾害不作。
敌人窜迹,郊境无虞。
天保受命,迄于五祀。
黄初泰始,不能远尚。
爰及中年,诞纵昏德。
以万乘之贵,为长夜之饮。
散发视朝,肉袒听政。
手行刳剔,躬运矛鋋。
宠狎佞谀,亲爱凡鄙。
出入市廛,游走衢路。
太保高隆之,佐命元功,庙廊上宰
仆射高德政,龙潜宾友,帷幄重臣;
卫尉卿杜弼,硕学伟才,拔萃出类;
光禄大夫元景,风流儒雅,师范搢绅;
或赤族见诛,或丹颈为戮。
并直言窃叹,毙于谗□。
自馀名士良臣,非罪遭命。
淫刑以逞,不可殚言。
刘曹以还,逮于僭伪,受命称帝,未有若斯之惨者也。
赖有尚书令弘农杨遵彦魏太傅津之子也,含章秀出,希世伟人。
风鉴俊朗,体局贞固。
学无不纵,才靡不通。
裴、乐谢其清吉,应、刘愧其藻丽。
温良恭俭,让恕惠和
高行异才,近古无二。
有齐建国,便预经纶。
军国政事,一人而已。
诘旦坐朝,咨请填凑。
千端万绪,令议如流。
剖断部领,选举人物。
满室盈庭,永无凝滞。
虚襟泛爱,礼贤好事。
闻人之善,若己有之。
智调有馀,尤善当世。
谮言屡入,时寄无改。
每乘舆四巡,恒守京邑
凡有善政,皆遵彦之为。
是以主昏于上,国治于下。
朝野贵贱,至于今称之。
俄而文宣不豫,弊于趋孽。
储君继体,才历数旬。
近习预权,小人并进。
杨公虑有危机,引身移疾。
幼主若丧股肱,因相敦勉。
乾明之始,难起戚藩。
变成倏忽,殒于殿省
《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悴』。
君子是以知齐祚之不昌也。
孝昭地乃密亲,位居元辅
有姬公之戚,无复子之心。
亦由王弱时艰,虑深家国。
当阳正位,事出权道。
身长八尺,腰带十围。
沈深谨厚,实有君人之望。
时甲卒强盛,财力殷阜。
乃眷西顾,恒有吞噬之心。
兼以天保之后,惩其淫纵,不迩声色,不事晏游,孝于太后,笃于昆季,慎惜名器,爱养黎元,后庭嫔嫱,皆是藩邸之旧,数不盈十,竟无私宠。
特解吏事,尤好礼容。
但政苛碎,暗于听受。
降年不永,期岁而崩。
大渐维几,黜其元子
武成母弟之亲,入主宗祐
而少禀凶德,不孝不仁。
龙攒在殡,泪不承脸。
太后之丧,亦不哀哭。
才及公除,便衣缝裘。
纵侈荒淫,不知纪极。
甘酒耆音,夜以继昼。
和士开者,素有和氏之庶孽,其面目亦似胡人,轻薄凡猥,为衣冠所弃。
武成在田之日,引为参将
闻好弹胡琵琵,亦解歌舞,一面之后,便大相爱悦,恒在卧内,同食共寝。
淫秽之事,无所不为。
天保之世,文宣知其如此,顿鞭二百,徒配长城。
后遇赦得还。
武成右丞相,久别得还,恩盼愈厚。
信宿之间,赏赐巨万。
及践大位,亲顾弥隆。
爰自黄门,渐至端右,尽娱侍,略不休停。
就令暂出,便追骑相寻。
士开作威作福,略无顾惮。
恩宠势望,熏灼朝野。
恣性贪淫,人伦少例。
心如溪壑,行均犬豕。
甲第当衢,侔拟公室。
富商大贾,朝夕盈门。
朝士无赖者,亦竞相谄媚。
或送婢妾,或进子女。
筐篚苞苴,烟聚波属
士开葬母,倾朝追送。
谄谀尤甚者,至悲不自胜。
浇薄邪佞,爱逾弟兄。
名贤素士,略不交言。
其所荐延,奏无不遂。
荣枯进退,定于俄顷。
于时下陵上替,奔竞成习。
士无贵贱,风节顿尽。
赵彦深阿谀顺旨,俯首怀禄。
元文遥器能先见,不敢措言。
此外群官,靡衣偷食。
齐室大坏,其原始于此矣。
河清之末,长彗为灾。
太史奏言,须有禳救。
武成便自称太上,传位后主。
胡长粲以从舅之亲,冯子琮姨夫之戚,俱受寄托,并当枢要。
或性识庸近,或意怀险薄,皆不学无术,智能浅短。
天统末年武成即世,和士开一相处内,自拟伊、周。
太尉录尚书事、赵郡王睿,明德茂亲,聪爽俊悟,藩王之内,时望隆得,以士开凶丑,宜加屏黜,入践青蒲,谠言规谏。
少主聪察不类成、昭,母后才明异于马、邓。
士开礼于疏行,长粲为其谋主,遂使密戚贤王,绞缢以戮。
虽遐迩胥怨,愚智同愤。
而依托城社,未如之何?
数载之间,肆其秽行,与冯子琮夫妇,鬻狱卖官。
三家府藏,贿货山积。
凶愚子弟,并处高资。
更相货易,择而后授。
司徒琅邪王俨,年甫十四,兼领宪司,愤其所为,切齿忿咤,执送南台,异其身首。
子琮以构扇两端,一时依法。
二凶俱剿,朝野晏清。
京师市里,舞蹈成群。
梁董之庆,不足斯比。
琅邪心实去恶,迹乃陵上,不容于时,俄而赐尽。
自兹已后,政道弥昏。
高阿那以牧圉之勤,重其佞媚;
韩长鸾以韝绁之能,其趋走。
又有女奴陆氏,出自掖庭,凶智狡算,举世无匹,以保母之恩,特见尊宠,六宫谓之世师,人主以为内相,舞弄王法,掩塞天听。
庆赏威刑,出于婢口。
顽嚚弟侄,布于列位。
帝戚皇支,不能及也。
陆子骆提婆者,出于皂隶,本是𫖇工,愚暗庸短,仅辩菽麦。
与韩高之徒,共持国柄。
宣淫肆暴,甚于和氏。
穷极富贵,转日回天
愚薄之伦,折枝舐痔。
轻者进货赂,甚者绪婚姻。
朝廷混然,无复廉耻。
清贞守道,更被嗤怪。
汉世张、赵,不能喻其万一,晋朝贾、郭,未足比其锱铢。
斛律明月属镂之锡,冤动天地。
崔季舒、龙逄之戮,痛切幽明。
如以内参年少阉官之属,亲狎宠私,盈满宫禁。
干预政事,剽掠生民。
黔首呼嗟,以日为岁。
其反道违常,速亡趋灭。
事非一绪,不可胜陈。
后主自生宫闱,长于尼媪
不接端士,不见正人。
朝夕咨诹,罕闻调护之客。
便烦左右,莫匪刀锯之馀。
飞鹰走狗,荡其心虑。
丽色淫声,乱其耳目。
论功德者,羲轩无以尚;
述钦明者,称尧舜不能逾。
才智之士,弃而不任。
假有名级,备员而已。
宪章纲纪,荡然无馀。
鱼烂土崩,以俟勍寇。
周武大捷平阳,乘虚除入。
将有降心,士无斗志。
前世耿贾之雄,俯眉顿颡;
先朝貔虎之锐,敛气重足。
晋阳如拾芥,攻邺宫犹振槁。
万里百城,交臂屈膝。
南极江淮,北尽砂塞,西界函谷,东至沧溟,府帑粟帛之饶,兵革士民之众,齐之所畜,尽为周有。
不亦哀哉(《文苑英华》七百五十一)
舍利感应记别录 隋 · 王劭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二
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使者将还,各请一舍利,于本国起塔供养,诏并许之。
诏于京师大兴善寺起塔,先置舍利于尚书都堂十二月二日旦发焉。
是时天色澄明,气和风静,宝舆幡幢,香花音乐,种种供养,弥遍街衢。
道俗士女,不知其几千万亿。
服章行位,从容有序。
上柱国司空安德王雄已下,皆步从至寺,设无遮大会礼忏焉。
有青雀狎于众内,或抽佩刀,掷以布施,当人丛而下,都无所伤。
仁寿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复分布五十一州,建立灵塔。
总管刺史已下,县尉已上,废常务七日,请僧行道,教化打刹,施钱十文,一如前式。
期用四月八日午时,合国化内,同下舍利,封入石函。
所感瑞应者,别录如左。
恒州表云:舍利诣州,建立灵塔。
三月四日到州,即共州府官人巡历检行,安置处所。
唯治下龙藏寺,堪得起塔。
其月十日,度地穿基。
至十六日未时,有风从南而来,寺内香气,殊异无比,道俗官私,并悉共闻。
及有老人,姓金名瓒,患鼻不闻香臭,出二十馀年,于时在众,亦闻香气,因即鼻差。
至四月八日,临向午时,欲下舍利,光景明净,天廓无云,空里即雨,宝屑天花,状似金银碎薄,大小间杂,雰雰散下,犹如雪落。
先降塔基石函上,遍堕寺内城治,俱有杂色晃曜,金晶映日。
时即将衣承取,复在地拾得。
道俗大众,十万馀人,并见俱获。
又刹柱东西二处,忽有异气,其色黄白,初细后粗,如蜂火烟,龙形宛转,回屈直上,周旋塔顶,游腾清汉,莫测长短,良久乃灭。
又有四白鹤,从东北而来,周绕塔上,西南而去。
至二十日巳时,筑塔基恰成,复雨宝屑天花,收得盛有一升。
即遣行参军王亮于先奉献皇帝,开花于宝屑内,复得舍利三颗,甚大欢欣。
瀛州表云:掘地欲安舍利石函时,可深六尺许,土里忽有真紫色光现,须臾遂灭。
其土即有黑文,杂间成篆字,书云「转轮圣王佛塔」,谨表闻知。
黎州表云:掘基安舍利塔,于地下得一瓦,铭曰「千秋万岁乐未央」。
观州表云:舍利塔上有五色云,如车盖,其日午时现至暮。
魏州表云:所送舍利,数度放光,复有诸病人,或患眼盲或患五内,发顾礼拜,病皆得愈。
至四月八日,欲下舍利,午时天忽有一片五色云,香馥非常,须臾之间,即降金花。
至九日旦,复下银花,遍满城池。
其花大者如榆荚,小者似火精,人人皆得,函盛奉献。
其日复有一黑狗,耽耳白胸,于舍利塔前,舒左股,屈右脚,见人行道,即起行道,见人持斋,亦即持斋,非时与食不食,唯欲得饮净水,至后日旦起解斋,与粥始吃。
且寺内先有数个猛狗,但见一狼狗,无不竞来吠啮。
若见此狗入寺,悉皆低头掉尾。
当尔之时,看人男夫妇女三十馀万,尽皆不识此狗,未知从何而来。
泰州表云:欲下舍利时,七日地微动,至八日大动。
兖州表云:敕书分送起塔,以瑕丘县普乐寺最为清净,即于其所奉安舍利以去。
三月二十五日,谨即经营,以为函盖。
初磨之时,体唯青质,及其功就,变同玛瑙。
五色相杂,纹彩焕然。
复于其里间生白玉,内外通彻,照物如水,表里洞朗,鉴人等镜,其送舍利(缺)
曹州表云:三月二十九日,舍利于子城上,赤光现。
四月五日申时,舍利现双树,并有师子现。
五日亥时,舍利现金光,长七寸。
六日卯时,龙花树现,下有佛像俱出。
六日卯时,漆龛板外光明,状如金花色。
六日申时,漆龛北板上及佛菩萨双树等形。
六日亥时,舍利精舍里出黄白花光,长四五寸。
八日辰时,漆龛板后云雾金光等形状。
巳时,漆龛板后娑罗树莲华影佛像、众僧师子等形。
午时,塔上五色云现。
午后,漆龛内板上有娑罗双树林楼阁等现。
九日,漆龛内板上叠石垒基文。
申后,漆龛板外大娑罗树及僧执香炉等形容,金佛像现,似若太子初生,身如黄金色,后有三僧,身著紫黄法服,手捉香炉供养。
其香气与世香不同,每日恒闻。
晋州表云:舍利于塔前放光三度,皆紫光色,众人尽见。
杞州表云:舍利以三月四日到州。
十四日辰时,琉璃瓶里色白如月,须臾之间,即变为赤色。
至四月二日后,变〔作〕紫光,或现青色,瓶内流转,一来一去,循环不止,道俗瞻仰,咸共归依,实相容仪,良久乃散。
七日午时,形影复出,变动辉焕,于前无异。
徐州表云:舍利二月二十八日至州西一驿宿。
其夜阴雨,舍利放光,向州四十五里,其净道寺僧向北山看光影,从驿所舍利处而来。
舍利石函盖四月五日磨治讫,遂变出仙人二,僧四人,居士一人,麒麟一,师子一,鱼二,馀并似山水之状。
邓州表云:舍利四月六日石函变作玉及玛瑙,其石有文,现「正国德」三字,并有仙人麟凤等出。
安州表云:奏寺安置送舍利,法师浮业。
共州官人量度基申时,忽有香气氛氲,乘空而至,芬芳微妙,世未曾有,道俗咸皆惊愕。
随至处所,香气遍满,至五更方始散尽。
又至四月八日行道日,满供设大斋,午时欲下舍利,道俗一万馀人,法师升高座,手捧舍利,以示大众,人人悲感,不能自胜。
即有赤色从师手内瓶口而出,便二度放光,高一丈。
又下石函,忽有白云团圆如盖,正当函上,右旋数匝闭讫,还当元出之处消灭。
又塔南先有佛阁,当时锁闭舍利,于其下立道场,遣二防人看守。
忽闻阁上有众人行声,看阁门仍闭,又复。
须臾复闻行声,即走告寺主,共开阁门上验看,唯有佛像,自外都无所见。
又下舍利讫日到申时有法师净梵,头陀僧净滔,于舍利塔后临水岩边,为诸道俗受菩萨戒。
众人见群鱼行队游水,首皆南出,似欲归依,多少一万馀。
请二禅师乘船入水,为鱼受戒。
然水内诸鱼,悉回首向船,随逐循行,如似听法。
赵州表云:舍利三月四日到州,臣等于治下文际寺安置起塔。
二日治刹行道,舍利于塔所放赤光,从未至申,更见不同,或似像形,或似楼阁,或见白光,乍大乍小,巡绕舍利,绕瓶行道,或隐或显,或迟或速,官人道俗,莫不亲见,惊喜号咽,沸腾寺内。
至四日,又放赤光,曜如金色,纵横一尺馀,紫绿相间,前后三度,良久乃灭。
又见一佛像,长二尺馀,坐于莲花趺坐,又以二菩萨侠侍,长一尺馀,从卯至巳,见诸形相。
道俗四部二万馀人,咸悉瞻仰。
豫州表云:舍利瓶有白光,须臾成五色,游转瓶内,形相非常。
又凿舍利铭,其石更无异质,凿至皇帝一字,从上点及竖牵横画,随凿之处,如刻金所成。
利州表云:舍利三月二十六日夜一更内放光,遍照衙内如月。
明州表云:四月八日下舍利,掘地安石函,乃得一像。
卫州表云:四月三日斋讫,舍利金瓶外,其色红赤,鲜丽殊常。
或行琉璃瓶底,或游瓶侧,缘瓶上下,光明外照。
比至八日,照灼如初。
洺州表云:舍利三月十一日天降甘泽,十三日乃止。
有戒德沙门僧猛,先患腰脚,不堪出行,其日闻舍利欲到,合寺驰走,僧猛自身抱患,不得奉迎,命弟子法藏扶持出户,回心正念,遂便得起行。
出城十里许,亲迎舍利。
因比瘳降,渐堪得行。
毛州表云:舍利二月二十七日到州,其日即依式安置一切男女,皆发菩提心,竞趣归依。
哑者能言,挛躄之人,悉皆能行。
石函乃变如琉璃,内外明彻。
四月十二日,天雨金银花等,表送奉献。
冀州表云:舍利放光五色,照满城治。
时有一僧,先患目盲,亦得见舍利。
复有一人,患腰脚挛躄十五年,自舍利到州所,是患人礼拜发愿,即得行动。
宋州表云:三月四日舍利至州,其所部送城县市院。
先有古井沤由来碱苦,水色旧赤,全不堪食,其县民胡子乾,因取水和泥,怪其色白,尝觉甚甘。
四月三日舍利于塔内放赤色光。
六日夜五更,寺内又放白色光。
七日辰时,寺内天雨白花,目验雰雰然,状如细雪,不落于地。
八日午时,欲下舍利入函,天上有白鹤,翔塔基之上。
怀州表云:舍利于州城长寿寺安置。
四月五日辰时,有一雄雉飞来函侧,心閒从容,质羽鲜华,自飞自止,曾无惊畏,河内县民杨迈特以示道俗六千馀人,莫不同见。
敕使沙门灵粲,即与受戒。
其雉向师,似如听法。
师云:此雉是野鸟,内法道理,无容笼系。
即令送城北太行山放之。
舍利塔厢,复有一迹,从塔东南三步而来,直到塔所,不见还纵,复无入处,或阔四寸,或阔三寸,蟠屈逶迤,状等龙蛇之迹,官人道俗,并悉共见。
八日至午时,舍利欲入塔函,遂放光于瓶外,巡回数匝,晖彩照曜,或上或下,乍隐乍出。
汴州表云:舍利三月二日到州,权置州馆。
六日夜,大德僧惠彻等,忽闻香气,有异寻常。
至八日,诸僧迎舍利,将向塔所,大德僧僧粲等五人,复闻香气。
去惠福寺门四十馀步,遂放青色光,覆照露帐,大久乃灭。
其寺有舍利,在僧房供养。
其日杞州人张相仁,于僧房见寺内舍利复放青色光,恰与新至舍利色状相似。
十日复至,见赤色光临寺佛堂,高五尺。
其夜四更,复见青赤杂色光于寺。
复有一老母,患腰已来二十馀年,拄杖伏地而行。
舍利至寺,强来礼拜,于大众里,见舍利光,腰即得差,舍杖而行。
洛州表云:舍利三月十六日至州,即于汉王寺内安置。
至二十三日,忽降香气,世未曾有。
四月七日夜一更向尽,东风忽起,灯花绝焰,在佛堂东南,神光照烛,复有香风而来,官人道俗等共闻见,于是弥增克念。
至八日,临下舍利,塔侧桐树,枝叶低茎。
幽州表云:三月二十六日弘业寺安置舍利石函,始磨两面,以水洗之,明如水镜,内外相通,紫光焰起,其石斑驳,又类玛瑙,润泽炫耀,光似琉璃。
至四月一日,起斋行道。
至三日亥时,舍利前焚香供养,灯光照庭,众星夜朗,有素光舒卷,在佛舆之上。
至八日,舍利入函,自旦及辰,函石现文,仿佛像有菩萨,光彩粉藻。
又似众仙,其间鸟兽林木诸状,不惑者众,实难详审。
其有文理,照显分明,今画图奉进。
许州表云:三月三日初夜于州北境去州九十里,舍利放光,紫赤二色,照曜州城,内外民庶,皆见神光。
四月七日在州大厅,舍利出金瓶之外,琉璃瓶内,行道放光。
至八日在辨行寺塔所,又放光明。
午时,舍利欲入石函,又有五色光彩云,来临塔上,云形如盖。
其日在塔西南一百馀步,依育王造塔本记一枯池,不在四畔,正在池中,可深九尺。
忽有甘井自现,其水不可思议。
当时道俗看者二万馀人,同饮齐见。
所录瑞应,奉表奏闻。
荆州,舍利现云如车盖,正当塔上,云间雨花,游扬不落,众鸟翔塔。
济州,舍利本一,至彼现二,放光照现,闻异香气,云间出音,自然钟声,及以赞善,大鸟群飞塔下
楚州,舍利当行道日,野鹿来听,鹤游塔上。
莒州,舍利本一,至彼现三,放光映照。
掘基地下,忽得铜塔,及哑者能言。
营州,舍利三度放光,白色,旧龟石自然析解,用书石函。
杭州,舍利山间掘基,得自然石窟,容舍利函。
潭州,舍利江鸟迎送。
潞州,舍利至彼,自然泉涌,饮者病愈。
洪州,舍利白项乌引路。
德州,舍利至彼,躄者能行,大鸟旋塔。
郑州,舍利放光,幡向内垂。
江州,舍利至彼,行道日,耕人犁得一铜像。
兰州,舍利掘基地下,得一石像,又小儿拨得二铜像。
慈州,舍利现白云盖如飞仙,自然泉涌,饮者病愈。
廉州,未得舍利,别得一舍利放光,佛香炉烟气,又类莲华,黄白色,天雨宝屑。
雍州表云:仁寿二年五月十二日京城内胜光寺、大兴善寺法界寺、州公廨里,及城治街巷,天雨银屑,大如榆荚,小如《夫》等,表送奉献。
仁觉寺五月十二日未时,有风从西南来,如香气氛氲,沙门及经生道俗等,并悉俱闻。
当夜雨宝屑天花,芭蕉枝叶,棕榈茎干上,人皆拾得,大小如前无异。
仁寿二年六月五日夜,仁寿宫所慈善寺新佛堂内,灵光映现,形如钵许,从前柱绕梁栿,众僧睹见。
仁寿二年六月五日夜,雨银屑天花,琵琶叶上,及馀草头上落地。
仁寿二年六月八日,诸州送舍利沙门使还宫所,见旨相问慰劳讫。
令九日赴慈善寺为庆光斋僧,众至寺赞诵,旋绕行香,欲食,空里微零。
复雨银屑天花,舍人崔君德令盛奉献。
京城内胜光寺模得陕州舍利石函,变现瑞像娑罗双树等形相者。
仁寿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巳后,在寺日日放光,连连相续,缘感即发,不止昼夜。
城治道俗,远来看人,归依礼拜,阗门塞路,往还如市。
遇斯光者,照动群心,悲喜发意。
其城内诸寺,外县诸州,以绢素模将去者,或上举放光,或在道映照,或至前所,开明现朗,光光色别,随见不同。
仁寿二年七月十五日京城延兴寺灌写释迦金铜像丈六。
其夜雨宝屑银花,香气甚异无比。
陕州,舍利从三月十五日申时至四月八日戌时,合一十一度见灵瑞,总有二十一事,四度放光,内见华树,二度五色云。
掘地得鸟,石函变异。
八娑罗树,树下见水,一卧佛,三菩萨,一神尼
函内见鸟,三枝金华,兴云成轮相,自然幡盖。
函内流出香云,再放光。
舍利在陕州城三月二十三日夜二更里,大通寺善法寺、阐业寺并见光明,唯善法寺所见光内,有两个华树,形色分明,久而方灭。
其色初赤,寻即变白。
后散如水银,满屋之内,物皆照彻。
舍利在大兴国寺四月二日夜二更里,灵胜寺见光明洞了,庭前果树及北坡草木,光照处见其形,塔基下掘〔地〕得鸟。
舍利来向大兴国寺三月二十八日卯时,司马张备、共大都督侯进,检校筑基,掘地已深五尺,有阌乡县玉山乡民杜化云鐇下忽出一鸟,青黄色,大如鹑,驯行塔内,安然自处,执之不恐,未及奉送,其鸟致死。
今营福事于舍利塔内,获非常之鸟,既以出处为异,谓合嘉祥。
今别画鸟形,谨附闻奏。
五色云再现。
三月十五日申时,舍利到陕州城南三里涧,即有五色云从东南郁起,俄尔总成一盖,即变如紫罗色,舍利入城,方始散灭,当时道俗并见。
至二十八日未时,在大兴国寺,复有五色云,从西北东南二处而来,舍利塔上相合,共成一段。
时有文林郎韦范、大都督杨旻及官民等,并同观瞩。
其云少时即散者也,两度出声。
舍利在州,三月二十三日夜,从宝座出声,如人间打静声,至三乃止。
后在大兴国寺四月五日酉时,复出一声,大于前者,道俗并闻。
石函内外,四面见佛菩萨神尼娑罗树光明等。
四月七日巳时,欲遣使人送放光等四种瑞表,未发之间,司马张备、共崤县乾意、阌乡县赵怀坦、大都督侯进、当作人民侯谦等,至舍利塔基内石函所检校,同见函外东面,石文乱起。
其张备等怪异,更向北面。
乾意以衫袖拂拭,随手向上,即见娑罗树一双,东西相对,枝叶宛具,作深青色。
俄顷道俗奔集,复于西面外以水浇洗,即见两树,叶有五色,次南面外。
复有两树,枝条稍直,其叶色黄白,次东面外。
复有两树,色青叶长,其四面树下,并有水文。
于此两树之间,使人文林郎韦范,初见一鸟仰卧。
司马张备次后看时,其鸟已立。
鸟前有金华三枝,鸟形大小毛色,与前掘地得者不异。
其鸟须臾向西,南行至佛下停住。
函内西南近角,复有一菩萨,坐华台上,面向东。
有一立尼,面向西,而向菩萨合掌,相去二寸。
西面内复有二菩萨并立,一金色,面向南,一银色,面向北,相去可有三寸。
西唇上有一卧佛,侧身,头向北,面向西。
其三菩萨,于石内并放红紫光,高一尺许,从巳至未,形状不移,图画已后,色渐微灭。
道俗观者,其数不少。
此函本是青石,色基黑暗。
见瑞之时,变为明白,表里映彻。
周回四面,俱遣人坐,并相照见,无所翳幛。
其函内外四面,总见一佛、三菩萨、一尼、一鸟、三枝华、八株树,今别画图状,谨附闻奏。
午时,四方云起,变成轮相。
复有自然幡盖,及塔上香云,二度光见。
四月八日午时,欲下舍利,于时道俗悲号,四方忽然一时云起,如烟如雾,渐欲向上。
至于日所,即绕日变成一晕,犹如车轮。
内别有白云,团圆翳日,日光渐即微暗,如小盏许,在〔轮〕外周匝次第以云为辐,其轮及辐,并作红紫色。
至下舍利讫,其云散灭,日光还即明净。
复于塔院西北墙外,大有自然幡盖,亦有见幡盖围绕舍利者,当时谓有人捉幡供养,至下舍利讫,其幡盖等忽即不见。
于时道俗见者不少。
至戌时,司马张备等见塔上有青云气,从塔内而出,其云甚香,即唤使人文林郎韦范、大兴寺僧昙畅入里就看,备共韦范等并见流光向西北、东南二处流行,须臾即灭(《广弘明集》十七)
阅古泉记嘉泰三年四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五、《放翁逸稿》卷上、《名山胜概记》卷一三、《西湖游览志》卷一二、《八代文钞》第三五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太师平原王韩公府之西,缭山而上,五步一磴,十步一壑,崖如伏鼋,径如惊蛇。
大石礧礧,或如地踊以立,或如翔空而下,或翩如将奋,或森如欲搏。
名葩硕果,更出互见,寿藤怪蔓,罗络蒙密。
地多桂竹,华敷而箨解。
至者应接不暇,及左顾而右盼,则呀然而江横陈,豁然而湖自献。
天造地设,非人力所能为者。
其尤胜绝之地曰阅古泉,在溜玉亭之西,缭以翠麓,覆以美荫。
又以其东向,故浴海之日、既望之月,泉辄先得之。
袤三尺,深不知其几也。
霖雨不溢,久旱不涸,其甘饴蜜,其寒冰雪,其泓止明静,可鉴毛发。
虽游尘堕叶,常若有神物呵护屏除者。
朝暮雨旸,无时不镜如也。
泉上有小亭,亭中置瓢,可饮可濯,尤于烹茗酿酒为宜。
他石泉皆莫逮。
公常与客倘佯泉上,酌以饮客,游年最老,独尽一瓢。
公顾而喜曰:「君为我记此泉,使后知吾辈之游,亦一胜也」。
游按泉之壁,有唐开成五年道士诸葛鉴元八分书题名,盖此泉湮伏弗耀者几四百年,公乃复发之。
时阅古盖先忠献王以名堂者,则泉可谓荣矣。
游起于告老之后,视道士为有愧,其视泉尤有愧也。
幸旦暮得复归故山,幅巾裋褐,从公一酌此泉而行,尚能赋之。
嘉泰三年四月乙巳山阴陆游记。
渭源诸葛武侯题记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九、《潏水集》卷六
汉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法正荆州,迎先主西往益州
十九年,先主克蜀。
二十三年,先主复汉中武侯益州汉中
后主建兴三年武侯南征四郡。
五年,将北伐,上疏曰:「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帅三军北平中原」。
六月,出汉中,营于石马。
六年,扬声取郿,由斜谷出,及取天水南安二郡,叛魏来应,遂辟天水姜维仓曹掾
七年,遣护军陈戒攻武都阴平遂平二郡。
九年,出围祁山参军王平守南围,司马懿来拒武侯张合来拒王平,至青封交战,遂克张合
十二年,武侯以流马运,遂出斜谷,至武功,据五丈原,分兵屯田。
八月武侯殒于军中。
其始末未尝至渭源也。
建兴十六年延兴元年延兴九年姜维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克之。
十七年,又出陇西狄道狄道李简举邑降。
十八年,又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
十九年,复出天水,至上邽,为邓艾所破,死者甚众。
延兴二十年改景耀元年,六年,魏相国晋文王邓艾、钟会五道伐蜀,谯周后主降魏。
以此考之,惟姜维屡至于此。
汉中高祖始兴、全蜀所恃之地,故武侯两来。
既得汉中,乃有恢复中原之意,中原若定,则岐陇以西自归。
姜维世家天水,但习西州事机,不知举事本末先后之序,自负雄勇,屡至西陲,虽战有克捷,不能有其地。
邓艾以疲兵二万出江油举十万之师按道南归,足以擒,破而还拒钟会,蜀之存亡未可知也,乃迂道入巴,使轻进径至于益
自艾、会交怨,而图异计,乃还维之节,本兵,谓长史杜预曰:「姜伯约比中州名士,夏侯太初、诸葛公休不如也」。
盖欲说以诱之。
自称益州牧,遂以前将军,乃复教会尽诛北将、坑北兵,而密通书后主,令忍数日之辱,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谋泄被诛,计亦晚矣。
予观武侯,先主初就见,一语而霸业遂定,悬衡吴、魏,使二国不得偏重,志虽不展,天下至今仰之。
姜维才非比,乃欲继其高躅,民劳士怨,致谯周有仇国之论,蜀亡虽非尽系于,亦安可以逃罪也?
武侯于此立祠,考之旧史,不见其事迹,故备书之,更俟多闻者博访焉。
(寿金监察委员幼辀)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一时硕果重乌台,霜简绳奸,绣衣肃吏;
千丈长松挺黄岳,鸿钧转岁,鹤算添春。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霜简:古代御史弹劾大臣的奏章。《北齐书·孙腾高隆之等传论》:“赖世宗入辅,责以骄纵,厚遇崔暹,奋其霜简,不然则君子属厌;岂易间焉。”
绳:约束;制裁绳之以法,断之以刑。——桓宽《盐铁论·大论》。
绣衣:汉武帝时,民间起事者众,御史中丞督捕犹不能止,因使光禄大夫范昆诸辅都尉及故九卿张德等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号直指使者。直指,谓处事无所阿私。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绣衣御史。《汉书·武帝纪》天汉二年直指使暴胜之,九八元后传有绣衣御史王贺。参阅《史记·酷吏传》、《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绣衣,表示受君主尊宠。此处切其监察委员身份。
肃吏:整肃吏治。
鸿钧:指天或大自然。明张居正元旦表三》:“岁月更新于凤历,气机初转于鸿钧。”
鹤算:古人以鹤为长寿之鸟。后因以鹤算、鹤寿为祝人长寿之词。 出自宋韦骧《醉蓬莱词廷评庆寿》词:“惟愿增高,龟年鹤算,鸿恩紫诏。”
笺:清代彭元瑞乾隆八十万寿经坛联: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烂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
游城南记元祐元年闰二月 宋 · 张礼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七、雍正《陕西通志》卷九一、《游城南记》(宝颜堂秘笈本)
元祐改元季春戊申,明微、茂中同出京兆之东南门,历兴道、务本二坊,由务本西门入圣容院,观荐福寺塔。
南行至永乐坊,东南至慈恩寺,少迟登塔,观唐人留题。
塔下瞰曲江宫殿、乐游燕喜之地,皆为野草,不觉有黍离麦秀之感。
出寺,涉黄渠,上杏园,望芙蓉园。
西行过杜祁公家庙,出启夏门,览南郊百神、灵星三坛。
次杜光村,东南历仇家庄,过高望,西南行,至萧、灌墓,读碑。
由赵村访章敬寺基,经拨川王论弓仁墓,下勋荫坡,入牛头寺,登长老文公禅堂。
夜宿寺之南轩
己酉,谒龙堂,循清明渠而西,至皇子陂,徘徊久之。
览韩、郑郊居,至韦曲,扣尧夫门,上逍遥公读书台,寻所谓何将军山林,而不可见。
因思唐人之居城南者,往往旧迹湮没,无所考求,岂胜遗恨哉!
晚抵申店李氏园亭,夜宿祁子虚书舍。
庚戌,子虚邀饮韦氏会景堂,及门,主人出迓。
明微以为不足,子虚其景,且诵其诗,明微闻之,始入其奥。
复相率济潏水,陟神禾原,西望香积寺塔。
原下有樊川御宿之水交流,谓之交水,西合于丰,北入于渭。
下原,访刘希古
过瓜洲村,复涉潏水,游范公五居。
东上朱坡,憩华岩寺,下瞰终南之胜。
雾岩玉案,圭峰紫阁,粲在目前,不待足履而尽也。
已而,子虚、希古开樽三门寺,僧子齐出诗凡数百篇,皆咏寺焉。
予赏苏子美诗,明微吟唐僧子兰诗「疏钟摇雨脚,积雨浸云容」之句,及读相国陈公「悔把吾庐寄杜城」之言,则又知华岩之为胜也。
酒阑,过东阁,阁以华岩有所蔽,而登览胜之。
真如塔在焉,谓之东阁,以西有华岩寺故也,今为草堂别院。
下阁,至澄襟院,院引北岩泉水,架竹落庭,注石盆中,莹彻可挹,使人不觉顿忘俗意。
时子虚、希古先归。
院之东,元医之居也,予与明微宿焉。
辛亥,历废延兴寺,过夏侯村王、白二庄林泉,东次杜曲,前瞻杜固,盘桓移时。
越姜堡,至兴教寺,上玉峰轩,南望龙池废寺
过塔院,抵韦赵,览牛相公樊乡郊居。
乃登少陵原,西过司马村,穿三像院,寻旧路,暮归孙君中复之庐。
壬子,渡潏水而南,上原观乾湫,憩涂山寺,望翠微百塔。
子虚约游五台,而与仆夫负行李者相失,遂饮于御宿川之王渠,醉还申店,几半夜矣。
癸丑,诣张思道,循原而东,诣莲花洞,经裴相旧居,越幽州庄,上道安洞,抵炭谷。
既行,小雨而还。
复寻会景堂,清谈终日。
甲寅,北归,及内家桥,子虚别焉。
予与明微自翠台庄,由天门街上毕原,西望三会寺、定昆池。
迤逦入明德门,历延祚、光行、道德、永达四坊之地,至崇业坊,览玄都观之遗基,过冈,论唐昌观故事。
既而北行数里,入含光门而归焉,实闰月十六也。